□本报记者 郭佳玥
预算3万元,必做整容项目是做双眼皮、打玻尿酸;如果预算足够,隆鼻问题也要“搞定”。这是我市某中学高三毕业生小音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给自己定的暑期目标。谈及整容的原因,她告诉记者:“变美了,运气都会好一点。”
记者调查发现,和小音一样,有很多年轻女孩面临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于是,热玛吉、光子嫩肤、超声炮、打瘦脸针……形形色色的医美整形项目出现在孩子们的暑假清单中。在多个社交平台、短视频App上,“暑假整容”“暑假变美”“暑假逆袭”等,都是近期的热门话题。
医美者年龄渐小
花费增多难变美
小音今年18岁,让她没想到的是,原本觉得3万元已经很多了,但真正开始用于这些医疗美容项目时,这笔钱远远不够。
她先做的是双眼皮手术。不过,由于她上睑皮下的脂肪较多等原因,需要再开一下眼角、提提眉,然后才是双眼皮,综合下来的手术费用1万余元,比起双眼皮手术,单次打玻尿酸的价格已不算贵。
小音发现,做完这两项医美项目,预算已经用去一大半,剩下的钱不够再做隆鼻项目。因为隆鼻手术分为耳软骨和肋软骨,手术费用在2万多元至5万元不等。做隆鼻手术钱不够,但小音又把目光瞄上了瘦脸针,“这个便宜,几千元就能搞定。”
像小音一样选择在暑期做医疗美容的年轻女孩不在少数,世纪花园一家医美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暑假,该机构都会迎来一批学生族,眼、鼻、唇等的整形是他们的常规咨询项目,且都带着明确目标——“某某明星的鼻子”“某某明星的啵啵唇”。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博主写“暑期整容攻略”,他们表示“夏季整容可以恢复得更好”,也有部分博主提示说“小心踩坑”。其中一个“坑”是遭遇升单,就是由医疗美容机构向消费者推荐更高价项目。
“消费者可能想做一个2000元的医疗美容项目,但有的医美机构可能会根据消费者的条件说‘你不适合’,然后在消费者原有预算基础上提高一些,推荐更高价项目,从而产生一种升单行为。”在市区某医美机构从业多年的李乐告诉记者。
李乐还介绍说,医疗美容会有一种连锁性的审美反应,消费者做完眼睛美容手术后,可能会觉得鼻子和眼睛又不协调了,从而增加美容项目,最终费用可能远超预算。
医美接受度提升
颜值提高幸福指数
近日,广成路一家医疗美容机构,前来咨询的顾客络绎不绝。
“近两年来做微调和美容的年轻群体越来越多。”这家机构凭准考证手术一律8.5折优惠,负责人介绍,店内有隆鼻、双眼皮、超声炮等多种医美项目。2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最喜欢做双眼皮和抽脂项目,40岁以上的喜欢做拉皮、祛眼袋、提眉等。另外,顾客选择更多的还有水光针、热玛吉等“轻医美”项目。
在采访中,大多数市民表示医美已很普遍,能接受。“之前没有接触过医美,觉得都要动刀子。”35岁的市民李女士容貌姣好,近两年了解医美项目后,相继打了瘦脸针、水光针和除皱针。她觉得效果不错,最明显的是眼角鱼尾纹改善了很多,“我感觉就是做了一次升级版的美容,以后每年还会坚持做。”
“痘痘对我的困扰比较大,青春期的小姑娘没有不爱美的,我很在意周围人的想法和看法。尤其是看到网络上关于对女孩容貌打分等信息,我就越来越依赖医美。”我市某中学学生小芳自16岁开始接触医美项目以来,已经做过水光针、瘦脸针等项目。
“我们单位很多人都在做医美,这就像美容一样普遍。”市民赵女士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她表示,注重容貌不止是为了取悦他人,也是悦己的一种途径。
“黑医美”无孔不入
医美乱象何时休?
近年来医美行业发展迅速,但良莠不齐。南山脚下一家整形机构的负责人,从事医美10余年。“现在医美行业内卷太严重,一些美甲店、美妆店都宣称可以打瘦脸针和水光针,他们是否有相关资质,值得深思和调查。”她告诉记者,我市对医美行业的整顿比较严厉,经常突击检查,但仍然难以做到全覆盖。
“有的美容机构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在小区住所内开展注射玻尿酸、瘦脸针等医疗美容服务。”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科长马奇智告诉记者,要强化医疗美容行业监管、保持对行业乱象高压严打态势,就是要扫清‘黑机构’‘黑医生’‘黑药械’,以监管手段防止医疗美容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为依法合规医疗美容机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卫生监督所等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清理了一批违法机构、惩治了一批违法人员、查办了一批典型案例,建立了工作长效机制,行业乱象频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行业秩序明显好转。
“作为医疗美容的消费者,应当选择正规渠道,了解查看机构和医师资质和服务能力,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不可盲目追求美的效果而忽略风险,健康更重要。”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副所长)阎峻说。
解决医美机构乱象
行业管理亟须加强
“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很有必要。”阎峻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美容需求日益高涨,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速,行业乱象也随之而来。近年来,虽然针对医疗美容行业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强,但行业问题仍然突出。医疗美容机构鱼龙混杂,行业从业门槛低、产业链条长、消费属性强、人员流动快、从业地点隐秘、虚假宣传频现,非法行医行为不仅危害国家公共卫生秩序,也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医疗美容兼具医疗属性和消费属性,涉及监管部门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医疗美容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高效的行业监管。
今年以来,市卫生监督所大力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举办全市医疗美容机构依法执业培训班,医疗美容机构全覆盖式检查等方式,持续深化医疗美容机构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并对群众反映强烈、信用评价较差的医疗美容机构开展执法检查,形成部门监管、社会共治的合力,营造安全医美环境。
阎峻表示,今后工作中,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将继续加大监督力度,构建综合监管长效机制,依法加强监管。以期建立高压态势,形成长效机制,净化我市医疗美容市场,有效推动医疗美容行业常态化、综合性监管,有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形成以有效监管促进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持续激发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医疗美容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制度支撑。同时,市卫生监督所提醒广大市民要建立健康理性的审美观,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医疗美容有风险,确有需要,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如果发现生活美容机构打着“生活美容”的幌子开展医疗美容诊疗项目,要及时举报,共同促进医疗美容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