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4日

以棋为媒,平凉探索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

要闻  2024年08月04日   来源:

  □本报记者 柳娜

 

  8月5日,平凉再度迎来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崆峒杯”第三届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在平凉拉开帷幕,这一有特色、有口碑的围棋赛事,吸引全国女子围棋爱好者齐聚平凉,也让“中国围棋之乡”平凉备受关注。

  手谈一局成知己,清茶一盏能醉人。“崆峒杯”第三届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是平凉弘扬国粹围棋文化、展示“问道崆峒·养生平凉”的一次盛事,更是平凉以棋为媒、借势登高,讲好平凉故事、助力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记“妙手”。平凉从举办国家级品牌体育赛事布局起势,精准落子,在识局、破局中,放大体育品牌赛事效应,为平凉打造了又一个辐射全国的自有IP,让一座城市、一场赛事,成就一次精彩的“双向奔赴”。

 

 

  溯源:平凉是中国围棋文化故事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围棋起源于中国。德国《约罗克豪斯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中都有这样记载。《大英百科全书》认为:围棋可能于公元前2356年诞生于中国。但由谁发明及发明的时间地点等,史料中却鲜有记述,这是历史上悬而未决问题,成为一个千古难题。

  从2011年开始,甘肃省围棋推广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平凉市围棋协会主席周为一直在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求证中国围棋的发源地到底在哪。为了寻找答案,他历时4年,开车跑了3000多公里,足迹遍布平凉七县(市、区)和周边地区。

  根据大量的史料重新考证、分析和推理,周为认为,千百年来,围棋把中华文化的精髓系统地包含在其中,因此围棋绝对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游戏。高深莫测且包含着华夏文明大智慧的围棋,显然不可能与中国文化毫无关联地凭空突然出现,她肯定是一个良好且与之关联的原始文化下长期发展的产物。华夏文化生态母系统与围棋文化生态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与影响着,随着两种文化生态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围棋顺理成章地把中华文化的纯正基因包含在其中。陇山是中华文明发祥的祖庭之一,平凉及周边地区在八千年前至五千年前就已经形成华夏大地最重要的文化生态,华夏文明生态环境为围棋起源创造充分与必要条件,进而促使独特的围棋文化生态系统形成,让平凉成为中国围棋文化故事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他的这一观点,原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也给予肯定。王汝南说:“别的围棋之乡有一点文化资源就开始借势大做宣传,你们平凉有这么好的文化资源,就应该有组织地去挖掘、去宣传。”

  周为在《崆峒山志》一书中发现许多重要的崆峒文化线索的同时,也找到多处与围棋有关的记载。后来在《陕西通志·平凉府》《甘肃通志·平凉府》和《永乐大典·平凉》中也找到有关崆峒山围棋的一些记载。崆峒山除棋盘岭外,还有铁楸枰、着棋台等多处古代围棋遗迹,在中国名山大川中实属罕见。

  崆峒山棋盘岭位于雷声峰之南翼,孤岩上呈现的兀立悬壁,直面弹筝峡,依稀可见泾河水从西向东流过。棋盘岭三面凌空,占地约360平方米,平台中央有数株千年巨松高耸云天。纵目四望:早霞迟晖,风来风往,云卷云舒,使人心旷神怡、有一览众山小之感。矗立在四海龙王殿处的《棋盘岭碑记》记述着:“棋盘岭胜状在雷声峰之末端,衔七台紫霄之幽妙,右吞粼泾水之银光,环居悬崖峭壁之半。五棵千年古松,根盘系锁崖间傲天屹立,整观其状如塔形,平置雷峰末端之右侧圣母殿,居南端龙君殿。置北极中凿石室,深约二丈许闊一丈,相传轩辕登崆峒问棋,传至道后返,后人至道,三造在此,而遇二仙下故称棋盘岭,石室为广成子修炼处。”

  关于围棋的文化遗存和围棋文化故事遍布平凉大地。在庄浪云崖寺棋盘峰,赤松子引导他的兄弟赤须子学习围棋,磨炼心性,启发“至道”的慧根。在芮鞠故地崇信县,公刘在教民稼穑、发展农耕的同时,向他的部族传授简单的对弈之术——丁方。在华亭县城以西的烂柯山上有石碑记载着王质在烂柯山观棋的故事,平凉府烂柯山在中国古代7处烂柯山中,成为故事最完整的地方。

  2024年5月,周为所著的《围棋与平凉》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从历史、文化、现实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对推动平凉围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发展:培育围棋品牌赛事

 

  依托厚重的围棋文化,近年来,平凉市全面升级体育设施、逐步浓厚体育氛围,深入推进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体育供给服务能力,并围绕“全国围棋之乡”这一称号,大力培育围棋品牌赛事。在中国围棋协会的指导下,平凉正在积极打造“全国围棋文化名城”和“世界围棋文化交流中心”。  (下转第2版)

手机扫描打开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