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5日

聚焦新就业群体 赋能新业态发展

综合  2025年02月15日   来源:

 

  □本报记者 胥富春

 

  在数字化浪潮与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当下,新就业群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据《人民日报》1月20日报道,我国新就业群体总量已达8400万人,他们活跃于快递、网约车、外卖、直播等新兴行业,以灵活多样的劳动形态,为社会和家庭带来诸多积极影响。

  从社会层面来看,新就业群体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运转与基层治理。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的辛勤付出构建起城市生活的便捷网络,让人们足不出户便能享受丰富的商品与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生活的效率和品质。在基层治理中,新就业群体熟悉楼宇、道路,个体流动性强,工作时间灵活,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党建引领,借助数字化平台,他们能及时发现并反馈基层问题,促进基层治理的精准化和科学化。

  从家庭层面而言,最直接的就是增加了收入。这一群体构成多样,涵盖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以及传统行业转岗人员等。对于许多农村家庭来说,家庭成员从事新就业工作,拓宽了家庭收入渠道,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高校毕业生在新就业领域中,凭借自身知识和技能,找到发挥才能的舞台,实现自我价值。传统行业转岗人员则通过在新业态中的探索,开启新的职业生涯,为家庭生活的稳定提供保障。

  记者对亲身经历的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次是多年前去外地,用手机订网约车好久无应答,坐上巡游出租车后问司机,司机说这事弄不成,他试过,主要问题是到达上车地点后,订车乘客不按时到达、找不到车,害得他不仅没挣上钱,还因违停被罚款;一次是在街边碰到一位外卖骑手带着哭腔与用户通电话,骑手找不到订单地址,而用户怒斥骑手速度太慢。

  可以看出,新就业群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除了与用户的沟通对接,还存在较高的劳动强度和不确定性,工作时间不规律,“进门难”等问题。这些困境不仅影响新就业群体自身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业态的健康成长。

  因此,全社会应给予新就业群体更多关心和关注。平台企业应合理调整运营模式,保障从业者的基本权益;社会各界也应营造尊重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给予他们更多理解与支持;作为用户在接受服务时要多换位思考,不轻易投诉、差评。我市多个社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临休、充电的地方,并提供饮用水,值得肯定。

  新就业群体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支持鼓励他们在新业态就业,不仅能促进其自身发展,也将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手机扫描打开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