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娅玮)5月27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我市建立源头把控、过程管理、事后监管全闭环管理和“三监联动”监督机制,持续提升排污许可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我市以严格源头把控为抓手,落实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制度和申请、核发技术规范,实现综合许可、“一证式”监管。扎实开展现场核查和技术论证,强化合法性审查,有效提升排污许可证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深化排污许可审批“放管服”改革,将环评文件及其批复要求全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推动排污单位主动申领排污许可证。截至目前,全市共核发排污许可证355张,其中重点管理126张,简化管理229张;排污登记管理1271家,全面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不断强化证后监管,建立排污许可核发监管、执法监督、环境监测“三监联动”机制,推动排污单位全面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做到持证排污、按证排污。将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信息纳入执法监管数据库,充分运用监管、监测技术,严肃查处无证排污等违法行为。
同时,全面落实排污许可指导帮扶工作机制,围绕排污许可填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过程”精准化技术帮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排污许可证期满60日前及时提醒、分类处置。强化法治宣传和政策公开,着力提升企业负责人守法意识和政策知晓度,引导企业自主开展自查自纠,持续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