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联合采访组
雨森纸业车间内,36万吨生活用纸生产线高速运转,质地细腻、色泽洁白的纸成卷下线;五举煤矿井下,采煤机在智能系统操控下自主切割煤层,监控屏幕上的数据实时跳动;黄寨镇甘庄村的窑洞里,毛色光亮的平凉红牛嚼着草料,牛粪堆肥正运往千亩菜田——从废弃窑洞里的“红牛公寓”到智能矿井的机械轰鸣,从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蒸汽管网到川区连片的绿色菜畦,每一处生产现场都奔涌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浪。
崇信锚定“三区一城市”发展目标,聚焦转型创新做强工业经济、聚焦精品样板提升现代农业、聚焦融合先行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以“工业主导、农业优先”双轮驱动,执创新之笔在资源型县域转型路上绘就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过去谈崇信只知煤电,如今纸业成了新名片!”崇信县工信和商务局局长陈龙望着雨森公司厂区感慨,36万吨产能全部投产后,这里将成为西北最大生活用纸生产基地!
崇信县煤炭、火电等传统产业占比达65%,年可利用工业蒸汽超300万吨。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2月,崇信县与保定雨森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同年6月启动了年产36万吨高档生活用纸及纸制品项目,总投资额达45亿元。2025年5月,雨森项目一期正式投产,4台纸机同时启动,标志着“西北纸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甘肃雨森公司副总经理王帅表示,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税收1.5亿元,吸纳就业超1000人,并有力带动纸箱包装、塑料彩印、纸制品深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项目的落地并非偶然,崇信县政府积极优化营商环境,融资3.52亿元用于完善工业集中区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创新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审批”机制,组建“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的包抓团队,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30余件,全程帮办代办审批手续120余项,这种高效的服务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吸引了更多的重点项目落户。
“1至6月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5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65亿元,主导产业集聚度高达99.5%,园区28家企业年产值可突破60亿元。”县工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刘小鹏亮出成绩单。
同时,崇信县抢抓低碳赛道,积极追风逐日,黄寨风电项目并网发电,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和天然气进企业、进厂矿,建设了一批充电桩和风光一体式路灯,实现清洁能源对传统能源的稳步替代,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80MW,产值达到1亿元。
当前,崇信县工业经济发展呈现“新旧”协同、结构趋优、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跑出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在崇信县黄寨镇甘庄村,废弃窑洞摇身变为“红牛公寓”,牛叫声此起彼伏。养殖大户侯卓笑容满面:“窑洞养牛冬暖夏凉病害少,成本直降三成!加上政府补贴给力——母牛补1000元,窑洞养再补500元,我这40头牛年赚15万稳稳当当。”。
该县将牛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锚定“陇东百万头红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目标,谋划18个产业链重点项目,锦屏镇万亩饲草基地等14个项目正全速推进。通过“万千百十”工程,新培育2个产业强镇和3个专业村,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