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红色圣地韶山行

张海山

文化  2023年12月26日   来源: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中国西北集报联谊会组织部分会员在韶山举办以“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联谊活动,并召开第二届理事会。我踊跃报名参与,因为在几十年前,心中就有这个愿望。

  10月8日下午从平凉出发,经过20多个小时颠簸,于次日中午顺利抵达湖南长沙。换乘高铁,又很快到达韶山。10日上午,报友一行20多人在湖南报友和导游的引导下,乘坐旅游大巴行驶大约十几分钟便到达韶山冲。随后,沿着景区道路,步行前往毛泽东故居。

  初秋的韶山,群山环抱,峰峦叠嶂,青松苍翠,竹林繁茂,气势磅礴。韶山冲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形似一朵盛开的花朵,上屋场则是花的中心,毛泽东故居就坐落在这花心之中。光绪十九年(1893年)12月26日辰时,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韶山冲上屋场诞生了。

  毛泽东故居背靠青山,对面是一条与屋脊并出的山冈,三起三伏,形成三个品字形小山堆。故居前有一方池塘,四周绿柳婆娑,片片荷叶晶莹剔透。池塘毗邻的是南岸塘,湖水在风中荡起涟漪,与青山翠竹相映,勾勒出故居门前一派恬静之美。

  毛泽东故居是毛泽东出生和少年时期活动的地方。1910年秋,毛泽东胸怀救国救民大志,离开生活了17年的上屋场,外出求学。1925年和1927年,毛泽东带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回到韶山,领导农民运动,经常在这里召集父老乡亲,以打牌为掩护,召开过各种小型会议,宣讲革命道理,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点燃了一粒顽强不息的革命火种。在毛泽东的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走上革命道路,先后有6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51年2月6日,毛泽东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第三次返回离别32年的故乡,下榻韶山招待所松山一号楼,深夜写成气势磅礴的《七律·到韶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这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据导游介绍,毛泽东铜像重3.7吨,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铜像面朝东南,主席身着中山装,手执文稿,目光炯炯,正视前方,巍然挺立,逼真再现了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伟人风采。当地人传说,这尊铜像于1993年12月经江苏、安徽、湖北、江西运回韶山时,沿途15公里的韶山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高喊“毛主席回来了!”

  韶山毛泽东广场总面积10.28万平方米,以毛泽东铜像为聚焦点,以景观大道为中轴线,依次为瞻仰区、纪念区、集会区、休闲区等4个功能分区,层层铺垫,步步渲染,形成浓郁的纪念氛围。周围绿化区的植物以“四季见红”来配置,乔木、灌木相结合。在毛泽东铜像前,不时可见全国各地新老党员、军人及社会团体在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每天在此拜谒主席铜像者不计其数。我们一行和湖南报友30多人拜谒主席铜像,也向毛泽东铜像敬献了花篮。

  滴水洞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景区分三大核心部分:以一号楼为中心的别墅系列;以毛泽东祖父坟、虎雕、虎亭、滴水清音为主的虎歇坪景观系列;以毛泽东曾祖父母坟、龙泉三叠、奔龙泉池、观音远眺为主的龙头山景观系列。滴水洞是毛泽东别墅,位于韶山冲最西边。这栋别墅很出名,其原因是1966年6月18日至28日,毛泽东主席曾隐居在这里,住了11天。

  滴水洞一号楼是滴水洞景区的主体建筑,现已辟为展室,内有毛泽东主席当年住在这里使用过的办公室、卧室、会客厅、会议室等。从滴水洞二楼西上,有一条极幽静的青石山道,由此通往牛形山上的虎歇坪。山道上木质栈道如一条穿梭于奇石秀木间的游龙,拐来拐去,人们拾级而上,如平步青云。道边的竹林翠色可掬,沿铁索攀缘而上约800多米就到达虎歇坪。虎歇坪中毛泽东祖父墓,目前已修复一新,两只石虎卧立于坟前石岗,祖坟北侧建有一座虎亭。游人到此,与石虎相伴,远眺群山,无不心灵撼动,耳边似有虎啸萦回。

  滴水洞一度显得十分神秘,了解它的人极少。1986年秋,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才开始对外开放。

  韶山是伟人成长的摇篮,也是从祖辈、父辈到毛泽东一辈发奋、努力、奋斗、牺牲的见证……韶山一游,让我们无不感到毛泽东的一生都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无私奉献,谋划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战略,他把对亲人的爱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爱融为一体。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生,是值得全世界、全中国人民永远缅怀的一生。

  毛泽东同志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作者简介:张海山,50后,退休干部,自费收藏报纸数十年,2017年7月1日创办“平凉十中海山红色书报收藏馆”,被中国西北集报联谊会评为“优秀集报人”。)

手机扫描打开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