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荣 文/图
3月的春风拂过陇东大地,带来温暖与希望。
在第26个全国“爱耳日”之际,我市各级组织紧扣“健康聆听,无碍沟通”的主题,以社区、学校和医院为活动阵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充满温情的科普宣传与公益服务活动。这些活动将护耳知识普及到群众身边,用实际行动编织了一张“听力健康防护网”。
社区服务:科普入户,健康触手可及
3月3日清晨,崆峒区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活动室内座无虚席,一场“用爱守护听力健康,共建美好生活”主题讲座正吸引着二十余位居民的目光。崆峒区桃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耳鼻喉科专家张志刚手持耳部模型,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长期掏耳可能引发外耳道炎,感冒后用力擤鼻可能导致中耳炎……”台下的李阿姨听得入神,不时点头。讲座结束后,她感慨道:“以前耳朵不舒服总不当回事,今天才明白小问题也可能酿成大患!”
现场,医务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免费听力检测和耳部检查。一位左耳长期流脓的中年男子在检测后得知自己患有慢性中耳炎,志愿者立即为他示范助听器使用技巧,并叮嘱定期复查。“没想到家门口就能解决困扰多年的问题。”他连连道谢。与此同时,社区志愿者带着宣传册和手写提示卡走家串户,为听力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老人送去关怀。在一户独居老人家中,志愿者用纸笔写下“阿姨,请勿随意掏耳,预防鼻炎可护耳”,老人握着纸条露出笑容:“你们比儿女还贴心!”
校园行动:守护童声,聆听未来
“同学们,谁能说出保护耳朵的三个方法?”在崆峒区草峰镇杨庄小学的教室里,一场“护耳课堂”正在进行。草峰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通过动画视频、知识问答等形式,向孩子们普及护耳常识。“戴耳机不能超过60分钟!”“打雷时要捂住耳朵!”孩子们争相举手,稚嫩的回答声中透着认真。
五年级学生小军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去年我用棉签掏耳朵,结果疼了好几天,现在才知道这样很危险。”活动现场,医务人员还示范了“耳保健操”——轻拉耳垂、按摩耳廓,孩子们模仿得有模有样。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都收到印有护耳口诀的健康教育宣传品。校长感慨:“这样的活动就像及时雨,使孩子们认识到,一些不良习惯会对耳朵造成损害,有效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用耳的习惯,提高了孩子们对爱耳护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医疗护航:专业赋能,精准帮扶
平凉市中医医院(平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三楼A区,耳鼻喉科诊室前排起了长队。爱耳日当天,这里全天开放义诊,为百余名患者提供免费听力检测和咨询。市民郭女士带着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焦急询问:“孩子总说听不清老师讲课……”经检查,孩子患有轻度传导性耳聋,医生立即制定治疗方案,并手把手教家长如何辅助孩子进行听力训练。
而在市儿童福利院,一场持续一周的“听力健康服务”活动更显温情。由听力师、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组成的服务小组,为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开展免费纯音听力测听、听觉-语言能力评估,言语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孤独症、发育迟缓等疾病康复咨询及康复指导。在绿地广场,他们开展义诊活动,为听障人士调试助听器、教授语言康复技巧。65岁的王大爷戴上调试好的助听器时,眼眶湿润:“听见鸟叫声了!快一年没这么清楚过了……”
市儿童福利院还在门诊大厅滚动播放科普视频《呵护耳朵,聆听美好世界》,生动演示“60-60-60”护耳原则:戴耳机音量不超过60%、时长不超过60分钟、环境噪音低于60分贝。视频中,医护人员还通过情景剧还原因错误擤鼻导致中耳炎的案例,引得候诊患者频频点头。
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响中,我市“爱耳日”活动已超越单一的健康宣传。从社区老人的笑容到孩童清澈的眼神,从诊室里的专业问诊到广场上的温暖互动,平凉用行动诠释了“健康聆听,无碍沟通”的深意。这场全民参与的护耳行动,传递着科学知识,架起了一座通往“无声世界”的爱心桥梁。在这里,每一份关怀都在诉说:听见美好,需要全社会的温暖护航。
“听力健康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听力保健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让“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