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5日

从崆峒山到国际舞台

——农民书法家王科的书法之路

综合  2025年03月05日   来源:

 

  □本报记者 胥富春

 

  在书法艺术的广袤天地里,总有一些人凭借着热爱与执着,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之路。平凉农民书法家王科,便是这样一位从农家走出,脱颖而出的书法界人士,他的书法作品以深厚的传统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关注。2018年,他受邀参加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书法交流活动,现场创作的40多幅作品被一抢而空,受到师生、校友及外国友人的好评,这不仅是对他书法技艺的认可,更是对他艺术追求的肯定。

古今结合 风格独特

  王科的书法作品涵盖了多种风格,从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融会行草,每一种风格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笔力遒劲,线条流畅有力,字形结构严谨,布局端庄。无论是行书的丝滑、草书的奔放,还是行草的舒畅,王科都能娴熟驾驭,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底。

  王科的作品不仅在技法上精湛,更在内容上富有哲理。他常常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在书写时,给这两句前面各加了“男为乾”和“女为坤”,使其更接地气,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如果将此书法作品悬挂于家中,也是对家中男人、女人人生信念、角色定位的一个勾画。他的书法作品既有古人的风韵,又有现代的气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书写的“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笔墨灵动洒脱,起笔或重按凸显力量感,或轻提展现飘逸感,收笔时或利落干脆,或稍作延展,赋予每个字独特的姿态。文字内容为左宗棠的名言,传递出高远的志向、平和的处世态度以及豁达的生活理念,与书法的灵动大气相融合,使得作品兼具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

艺术之路 上下求索

  王科1964年生于崆峒区安国乡,1980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回家。为了谋生,他决定学习一门手艺。在崆峒山游玩时,他被山上的石碑深深吸引,碑刻上的文字和书法造诣激发了他对书法的热爱。从此,他立志要写一手好字,并将字刻在石碑上。

  王科从书店买来颜真卿的《多宝塔》、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临摹,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他的书法终于有了起色。随后,他学习手工刻碑,逐渐在附近有了名气,业务也从立墓碑扩展到为宗教场所刻碑。然而,手工刻碑的艰辛让他意识到这一行业的局限性,于是他决定转型,专攻书法。

  1990年以后,王科开始专注于书法学习和创作,他认为书法作品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师古而不泥于古。他不断观摩各种书法作品,从崆峒山的石碑到书店的字帖,从书法展览到本土书法爱好者的交流创作,他沉浸在对书法艺术的无穷探究之中。

  通过长时间的观摩和习悟,王科对文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认为汉字是古老的文化,虽经多次改革,但其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

书法之道 外化于形

  王科对书法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认知。他将书法比作男人,认为它具有龙腾狮吼之象和阳刚欲烈之势,如同雷电风火。他强调,练习书法应以正楷为基础,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

  王科追求自我表达,以独特的方式展现文字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不拘一格,既有传统的古体诗词,也有现代的随笔散文,名人名言更是信手拈来。

  “天道酬勤”是常见的一个书法作品,王科写的这幅字,“天”字撇捺伸展,显得较为大气,与其他三个字形成对比,增加了整体的视觉张力。“勤”字的笔画,起笔和收笔处都有独特的提按动作,增强了字的灵动性。整体风格偏向于自由奔放,有行草书的意趣,但又保留了一定楷书的端庄,有别于一些过于“规整”或过于“狂放”的同类作品。

  王科认为,书法是道,大道至简。他追求的是通过文字达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为后人留下文化的异彩和光环。他在书法创作时力求表现出文字的内涵深意,让即使不认识字的人看了,也能感受到书法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色彩。

精进不止 国际交流

  王科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国内得到了认可,他还多次参加国际书法交流活动。2017年,他先后赴香港、台湾,2018年赴日本参加国际书法交流展,并获得了相关奖项。2019年,他出访韩国参加书法交流活动,出访俄罗斯参加纪念中俄建交七十周年书法交流展。

  王科的书法作品曾被香港、台湾有关组织,新加坡、日本、韩国、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以及中国驻日大使馆收藏,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平凉文化增添了光彩,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国际传播做出了贡献。

  王科的艺术成长历程充满了艰辛与坚持,他从一个农民书法家不断成长,进而涉足国际文化交流,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王科的艺术成就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王科的书法艺术还在不断精进,为书法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通过书法追求更高的境界,他的艺术之路也将继续延伸,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对书法的热爱与坚持,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怀揣艺术梦想的人。

手机扫描打开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