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6日

灵台:“抠”出效益 “智”赢未来

 □孙筱娜 陈超当煤炭市场风云变幻,企业

综合  2025年06月06日   来源:

 

  □孙筱娜 陈超

 

  当煤炭市场风云变幻,企业如何破局?

  灵台县邵寨煤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矿区内掀起一场“精打细算”的静默革命。

  工人们弯腰捡起的每一截焊条头,机电副总张军紧盯的每一处渗水水管,都成为企业过“紧日子”的生动注脚。一季度省下355万元,源于避峰用电、物料回收等七条“紧箍咒”规矩,更源于“省下就是赚来”的理念已渗入每个矿工日常:工装口袋成了“百宝袋”,凌晨4点矿井的“错峰模式”灯火通明。资源节约意识在邵寨煤业,已如呼吸般自然。

  在机修车间,张国伟正带着大伙“变戏法”。废皮带裁成圆片,旧托辊轴芯“穿新衣”,三下五除二做成皮带三联滑。这样的“魔术”天天上演:采煤机、掘锚机这些“大块头”自己修,省下320万外委费;报废设备拆出“五脏六腑”,能用的件全派上新用场。工人们笑称:“咱这废料堆,比超市货架还抢手。”

  走出矿区,灵台县另一幅资源精算的宏图正铺展于电厂之中。灵台电厂——山东能源集团在陇东投建的首个百万千瓦级电厂,其核心使命是为“陇电入鲁”通道提供稳定支撑。在绿电占比过半的输送格局中,风电与光伏的天然波动性,要求灵台电厂必须具备卓越的深度调峰能力,成为新能源消纳的“调节器”。

  为此,电厂展开了一场技术革命。总工程师李国峰领衔的团队将“超超临界技术与深度调峰能力深度融合”,不仅使机组热效率大幅提升,更令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265克以下,较传统机组显著降低。而颠覆性的20%深度调峰技术,依托精准的燃料与空气配比控制,使机组能在最低负荷下稳如磐石。同时,高效的污染物控制装置实现“即产即消”,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2万吨。每日向山东输送近5000万度电力的背后,是同等规模的新能源得以顺利上网,为远方迎峰度夏提供可靠保障。

  在灵台县这片土地上,资源的精算艺术正从井下巷道延伸至云端电网。邵寨煤业的“抠门”新风尚,与灵台电厂在百万机组上实现的革命性降耗与深度调峰技术,看似规模悬殊,却在精神上同源共生:小至一枚螺丝钉的珍惜,大至百万机组的优化,都是对资源价值最深沉的敬畏。

  当节约从基层智慧升华为系统战略,从点滴积累汇聚成江河之力,灵台县便为高质量发展写下坚实注脚——真正的资源革命,始于矿工弯腰拾起的焊条头,成于工程师攻克的技术难关,最终在每一度被智慧点亮的电力中,完成对有限世界的无限珍惜。

手机扫描打开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