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30日

追“风”逐“日”蓄绿能

关注  2025年07月30日   来源:

 

  □本报记者 黄明龙

 

  暮色笼罩汭河,光伏板在余晖中泛起微光;晨曦初照老爷山,风机的叶片迎着朝阳缓缓转动。这幅生动的画卷,正是崇信县以“追风逐日”的魄力,铺展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缩影。

  在黄寨镇老爷山的脊线上,一排排白色风机傲然矗立。百米高的风机下,叶片转动的“咻咻”声在山谷间回荡。“风电场已全面并网,所有设备运行稳定。”运维负责人柴朝辉的话语充满底气。这个由三一重能投资5.1亿元建设的100兆瓦风电项目,全面投运后年发电量可达2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4万吨,减少碳氧化物排放约4800吨。项目的稳健运行,不仅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更成为崇信县能源结构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引擎。

  风电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崇信县将新能源布局深入县城肌理。县属国企芮阳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专注于开发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其“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营模式,让用电单位每度电节省0.2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崇信县统办楼屋顶上1690平方米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自2024年5月并网以来,已发电34.5万度,72.5%的自用比例直接为机关单位节省电费5万元,既响应了国家“双碳”战略,又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崇信县农投公司副总经理李鹏介绍:“目前全县公共机构已建成27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6.8兆瓦,年发绿电可达816万度。其中132万度自发自用,年为单位节省电费26.4万元,为芮阳公司增收20万元,同时年减排二氧化碳8135吨,相当于节约标煤3270吨或种植4500棵树。”

  新能源的惠风也吹进了农家院落。在光照资源丰富的黄寨镇张明洼村,户用光伏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助力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村民甘存女去年3月花费3.8万元在屋顶安装了光伏电站,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2.7万度,收益8300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崇信县科学编制规划,创新推出“光伏贷”,充分利用村党群活动中心、企业厂房、农村住宅、养殖小区等资源,大力推进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农户可通过自筹、贷款、屋顶入股等多种模式参与。柏树镇陶坡村创新采用“村集体占3成、农户占7成”的分红模式建设42座光伏电站,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6.96万元,37户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9300元。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县财政专项列资773万元建设光伏项目,惠及192户结对关爱对象和重点监测户,确保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如今,崇信县风电与光伏协同发展格局已然形成。全县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92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万度,总收益超1000万元,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从老爷山巅的“大风生电”,到机关楼顶的“阳光变现”,再到农家院落的“光伏增收”,崇信县正以新能源产业为有力支点,撬动县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为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注入澎湃的“新质生产力”。

手机扫描打开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