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霞 文/图
“阿姨,如果宝宝被糖果卡住,要这样从背后环抱用力。”“爷爷,喷洒农药中毒要第一时间脱掉衣服冲洗。”今年7月以来,在平凉市和天水市的田间村头,活跃着一群身着红十字马甲的年轻人。他们用情景剧、玩偶教学、童趣剪纸等生动形式,让专业的急救知识“活”了起来。
这支来自甘肃医学院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健康护航小分队”,通过“赋能你我他·急救靠大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海姆立克急救法、中暑处理等专业急救技能,转化成了乡亲们看得懂、学得会的“救命招”。
据了解,该实践项目由平凉市红十字会申报,被列为甘肃省红十字会“践行人道使命 青春奉献陇原”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7月份以来,志愿者们深入平凉、天水两地多个乡村,圆满完成了急救知识普及与“三救三献”宣传任务,让这些救命知识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实践中,志愿者们化身“演员”,结合农村生活中常见的突发场景,精心编排了《异物卡喉别慌张》《烈日下的“降温术”》《有机磷农药中毒》三部情景剧,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中暑处理、有机磷中毒急救等操作,并邀请小朋友上台用玩偶模拟练习,手把手教学动作要领,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陪伴与关怀,同时向孩子们和村民发放急救包及印有卡通画的急救手册,方便他们带回家学习练习。
“最令人欣慰的是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甘肃医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张玉峰告诉记者,活动现场,孩子们不仅认真模仿急救动作,还用彩纸折出“爱心急救包”,在上面歪歪扭扭地记录下学到的知识要点。活动结束后,有的孩子在玩耍时还在继续练习急救动作,这些被记住的知识和动作,将在关键时刻成为守护生命的力量。
甘肃医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李婷婷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通过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制作便携的“急救知识口袋书”等方式,为基层儿童筑起一道安全成长的防护墙。
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