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睿
人生就像一本好书,它记载着我的那些快乐时光。
小时候曾翻看的那些五颜六色的“小人书”,大多都是唐老鸭的幽默、米老鼠的可爱,岳飞的精忠报国,两个小八路的机智勇敢,还有鸡毛信里的海娃、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小兵张嘎里的张嘎等这些英雄人物形象……这一幕幕精美的画面镌刻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明白了真善美,分清了假丑恶……
说起来,我真正爱读书,还是从小时候跟着大哥卖年画开始的。年画的内容有“观春秋”“穆桂英挂帅”“樊梨花”“四郎探母”等,我常常注意听人们讲画中的故事,诸如,“观春秋”中他们讲关平和周仓的故事时说“周仓没计,扛大刀一世”;谈到“穆桂英挂帅”时,会讲到杨家将的故事;谈到岳母刺字时,又讲精忠报国的故事……慢慢地,这些画中的人物故事,我也能背下来了。也就是从那时起,读书的种子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了下来。
以书为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自从我去外地求学及后来参加工作开始的。上学时,我看的课外书有些是跟同学借的,如《平凡的世界》等;有些是去学校图书馆看的,如《巴黎圣母院》等。每到图书馆,我的眼睛就看不过来,看着哪本书都想读!要是去新华书店,看到哪本书都想买,有点儿爱不释手,但却无能为力。参加工作后,记得第一个月发工资,除了生活所需,并给老家父母买了一定数量的米面油之后,就跑去书店买了我喜欢的《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及《毛泽东诗词》《我的大学》等书籍。那时,由于我参考《红楼梦解读》,对《红楼梦》作标注、勾画,这本书早已被弄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封皮也被翻掉了,还真有点儿孔夫子“韦编三绝”的精神了。
如今,年已半百的我,每当打开心爱的书,工作的疲惫、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麻团全都抛在脑后……在书中,我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时喜时悲,随感而发,一任自己的感情恣意宣泄,这种精神放松法,比爬山郊游、“修长城”、蒸桑拿都爽快惬意!在现实生活不满意或步入困境时,是书给了我启迪,给了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现在,我更喜爱的是历史类、文学类书籍,它让我了解历史和社会。在书里,我看到历史车轮下的深刻轨迹,而不是肤浅的外表。如今,每当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在报刊或网络上刊登出来,那种读书的喜悦和写作的热情便也会喷薄而出,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以书为伴的信念!虽不为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就只为自己的生活能够增添些色彩和浪漫,品味出我们平凡而有滋有味的人生!
休闲时,我喜欢倚在书架旁,嗅着檀木的清香,轻轻拂开一页页书,陶醉于优美的意境;节假日,我则更喜欢在阳光充足的上午漫步于一处“新华书店”,品味那一份智慧赐予我的宁静。虽然我想要“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籍是沁润心脾的熏陶之物,是打开精神之门的钥匙,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我们所要做的,便是珍惜书籍,阅读书籍,体会来自书籍的愉悦。以书为伴,便是寻找到一位聪慧的智者,是一位值得交谈的友人,以书为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洗涤。
作家毛姆说:“书籍是人类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没有什么疑难是书籍解决不了的,也没有什么情绪是书籍无法安抚的。我们所有的恐惧、忧伤、失落、萎靡,都可以被书籍治愈,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诗人徐志摩说:“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个清净地,看天,听鸟,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我们都应该留出时间,以书籍为伴,与书籍为友。在书里寻找人生中所有难题的答案,在宁静中感悟人生的真谛,生活的幸福。
作为读书人,不必非得是“之乎者也”的文人墨客;爱在夜幕孤灯下的辛勤笔耕者,也不必都是为了著书立传、成家扬名。读书写字,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从而不被时代所淘汰,成为不断发展进步的全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