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聚焦

04版:关注

家长也应上好“开学第一课”

平凉日报      2025年08月28日     

  □本报记者 吕娅莉

 

  开学季的铃声渐响,校门口背着书包的身影又开始涌动。当大家聚焦学生心理、教师备课之时,更应提醒:家长的“开学第一课”同样至关重要。这堂“课”无关课本知识,却深刻影响着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与状态,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关键一环。

  家长的“开学第一课”,首先是调整自身的“心理频道”。暑假里,不少家庭延续宽松的作息:晚睡晚起、零食相伴、看屏幕时间超标……若家长仍沉浸在“假期模式”,孩子便难以建立对新学期的敬畏感。有位母亲的做法值得借鉴:开学前一周,她率先收起了客厅的零食盒,将睡前刷手机的习惯改为陪孩子读15分钟课外书,全家闹钟同步提前半小时。这种“家庭仪式感”的营造,比反复唠叨“该收心了”更有说服力。

  这堂课更体现在对“言传身教”的实践上。有调查显示,孩子对新学期的焦虑,往往源于家长的过度期待。当家长反复追问“新学期能不能考进前几名”,或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时,这种传递的负面情绪会悄悄消解孩子的学习动力。反之,若家长能带着孩子整理书包时说一句“你自己列的物品清单很清晰”,接孩子放学时先问“今天有没有有趣的事”,则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温度与成长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会像空气一样渗透进孩子的成长。开学季是了解孩子新学期计划、想法和需求的好时机。家长应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扰,给予及时指导和支持。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面对孩子在新学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父母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恰当的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批评。通过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成长和进步。在关注孩子的同时,父母也要关注自己的自身情绪。如果感到压力过大或焦虑不安,可以尝试通过运动、阅读、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家长的“开学第一课”也体现在培养规则意识上。校门口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家长为让孩子少走路,违规把车停在禁停区;孩子忘带作业,家长隔着校门与保安争执不休。这些看似“护犊”的举动,实则在弱化规则的严肃性。真正智慧的家长,会在开学初就与孩子约定:自己整理书包,错过上学时间需自己承担后果等。

  教育从来不是单行道,学校课堂与家庭的课堂始终相互映照。当家长以积极的心态、理性的引导、守规则的示范上好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孩子才能带着满满的安全感与内驱力,真正走进新学期的阳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