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40年匆匆复匆匆;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40年重逢且感恩……
打开纸质泛黄的4开小报合订本,在一份份散发着淡淡霉味的“泾水”版面上,寻找几位未曾谋面但又久闻大名的老前辈编辑的名字,遗憾的是,自1984年复刊之初至2001年年末的960多期报纸上,都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编辑的名字。值此“泾水”副刊第1500期之际,让我们对已故的首位“泾水”编辑郭宪章老师、年届85岁高龄的宋凌云老师和离平多年的傅冰老师,以及前任副总编辑李世恩、李玉成,退休不久的李利军、何小龙等老编辑致敬,感谢他们持续接力付出,让“泾水”得以传承至今,且历久弥新,风华依旧。
庆幸的是,广大读者,尤其是陪伴“泾水”一路走来的作者们,他们从未忘记默默无闻作嫁衣的“泾水”编辑们,无论是在“我和《平凉日报》的故事”征文稿件里,还是在与报纸编辑的接触交流中,他们总是以发自肺腑的语言表达着对“泾水”及《平凉日报》编辑的感激之情:是涓涓不息、终年奔流的“泾水”充盈了他们的故事,滋养了他们的梦想,成就了他们的未来。这是“泾水”编辑为之努力所期望看到的美好图景,也是大家甘愿付出的最好回报。在这里,也衷心地感谢广大读者和作者长期以来的钟爱与牵挂,你们的陪伴与支持是我们一往无前的底气和力量。
作为平凉市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出版物,近40年来,《平凉日报》及“泾水”副刊为平凉扶植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才俊,17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50余个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从“泾水”起步,走向全省全国,在更为广袤宏阔的天地里,为传播平凉声音、讲述平凉故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些作家群体是平凉的骄傲,更是“泾水”的荣光。
40年风雨沧桑,40年砥砺前行,40年筑梦依旧……
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耕耘好“泾水”这块弥足珍贵的文学园地,为热爱她的读者朋友提供更为精美可口的精神食粮,为眷顾她的作者朋友开辟更为广阔肥沃的写作土壤。让我们借助“泾水”副刊第1500期这一缕春风,在回望每个10年里“泾水”的代表性版面、分享部分老编辑的深情感言中,激发更大的热情与潜能,携起手来同向同行,一道谱写新时代的精彩华章。
《平凉日报》编辑部
2024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