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蓉 文/图
漫山香溢彩霞间,硕果盈枝坠玉颜。初秋时节,华亭市神峪乡“礼富一号”红富士迎来丰收,诱人的果实映红了山头,孕育出丰收的希望,一幅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时下,走进神峪乡下关北山苹果园示范基地,苹果树郁郁葱葱,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苹果,在蓝天白云与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晶莹剔透,基地负责人霍涛正带着当地群众穿梭在果树间,进行施肥、管护等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这片果园,自从2016年建园到现在已经9年了,今年看来是产量最好的一年。前期套了大概25万个袋。主要销路就是客商来买,也给商贩批发,咱们华亭电商平台也很喜欢,在网上也能销售一部分。”霍涛说。
神峪乡下关北山苹果园示范基地占地150亩,自建园以来,通过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外出学习,邀请专家亲临一线指导,全面落实各项标准化管护措施,探索出了适合本地栽植的苹果品种和技术经验,为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咱们果园每年都有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门提供技术指导。乡政府每年也有化肥农药的补贴供应,确实让我更有希望把这个果园做好。接下来,我想把这个品种再改良一下,再增加销售渠道,比如扩大电商合作等,希望能为当地发展苹果产业探出路子。”霍涛介绍。
随着下关村苹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短期就业机会。下关村尹潇瑜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自基地建成后,她就和其他村民一起到果园务工,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让她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
“从这个苹果园建园以后,我就在这儿一直给跟上干活着呢,从刚开始套袋到现在施肥,一天100块钱,然后离家也近,对我们家里娃娃也能照顾上,在果园里干活,也学了一些技术。以后自己也想承包一些地,发展苹果产业。”尹潇瑜说。
经过多年发展,神峪乡下关村的苹果产业已成为继核桃之后,当地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