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大院里总能看见那位保洁大姐。她个头不是很高,穿着一件蓝色工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还不到五十岁,清晨七点多她就早早地到岗,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那棵高大的松树下面,大姐戴着口罩,低头清扫着掉落在地面上枯黄的松针,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烟头,很快,这些松针就被收集成一个小堆。
在大姐身后不远处,有一个十多岁的男孩,他皮肤白嫩,校服干净整洁,脖上系着红领巾,他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握着小扫把,认真地帮助大姐清理、转移垃圾。
从温暖和煦的春日,到寒气袭人的深冬,大姐和男孩清理卫生的画面经常能够遇到,每当看到这暖心的一幕,总是会不经意去多看几眼,一股暖流便在心间升腾。
今天在办公楼前面,明天在大松树下面,后天又在排房前面,这个温暖的画面直抵人心,每天总是变换着不同位置出现,而不变的却是日复一日的彼此陪伴。
从校服颜色、样式判断,男孩应该是大院隔壁学校的学生,看上去最多上三年级,他每天先帮助大姐干一阵子活,大概到了八点左右,就背起蓝色小书包,就独自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一直在猜想男孩与大姐的关系,可当有一天早上男孩喊了一声:“妈妈我要去学校上学了!”这才终于搞清楚,原来男孩正是保洁大姐的孩子,这也印证了最初的判断。
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瞬间,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感动。
大院里这些保洁大姐,她们工作强度虽说不是太大,可每天必须得早早地到岗,她们要赶在机关上班之前,清理完各自负责的卫生区域。
保洁大姐和他的孩子,肯定早早一起起床,又一起来到大院,母亲开始一天的工作,男孩在上学前帮母亲干一阵活,小小的年纪却很听话、很懂事,也很体谅母亲的辛劳。
曾国藩曾经说过,判断一个家庭以后会不会兴旺,首先看家里的孩子每天是否会早起,其次看家里的孩子干不干家务,最后要看家中的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和学习。
而眼前这个懂事、感恩、勤奋的男孩,他上述三点似乎都做到了,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三观绝对也会很端正,肯定也会像母亲那样,通过自己努力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对于保洁大姐来说,自己每天有听话、懂事的儿子相伴,生活即便再苦再累,心里也都是甜蜜的,也是感到幸福的。
对于男孩来说,母亲用辛勤的劳动付出,也为自己树立了勤奋上进的榜样,每天能身体力行帮助母亲减轻工作负担,何尝不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幸福呢。
此刻,大姐是幸福的,孩子也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