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副刊

04版:聚焦

创新驱动聚链成势 “智绘”产业赋能升级

平凉日报      2025年08月25日     

  (上接第1版)通过实施“链长制”,梳理企业上下游“家谱”,明确产业发展“族谱”,构建起“链长+链主+专班”的工作推进体系,装备制造、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纸制品包装四大子链齐头并进,集群效应加速释放。

  装备制造子链上,加银机电微型电机生产一期建成投产,二期一条生产线已完成安装,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玩具、安防等领域;红峰蒸汽疏水阀研发与生产数字化改造项目完成研发,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生物制造子链中,除了国维淀粉引领的产业集群,新仰韶生物酶制剂生产项目也已建成运行,为产业链再添新动能。

  新能源新材料子链上,幄肯碳素复合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并成功入规,围绕其上下游的景斐新材料等企业正加速聚集;绿色纸制品包装子链里,恒达智能包装的高端化设备更新、雨森纸制品(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在泾川县中小企业孵化园,这种集群效应更为明显。89亩的园区内,已签约入驻企业9户,建成投产7户,从脱水蔬菜、辣椒酱到电动车、微型马达,不同领域的企业在这里共享资源、协同发展。该园区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模式,入驻企业总投资达3.7亿元,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将突破4.1亿元,带动就业1100多人。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从单个企业的茁壮成长到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我市智能制造产业正以“抱团发展”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创新动能澎湃:从技术突破到数智赋能

 

  “大家看,这副手绑子线采用内压线式绑制手法,既坚韧又灵敏,每一副都是‘艺术品’。”在庄浪县墨方渔具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展示着公司的核心产品。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业,凭借首创的手绑子线技术占领市场空白,今年营业额已达1600多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其自主研发的“墨方APP”数智化综合平台,已拥有20多万用户,实现了销售下单、生产跟踪、客户查询的全流程透明化。

  创新是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上半年,我市不断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开展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指导服务,推荐3户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户,创新动能持续迸发。

  海螺水泥2280万元的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升级项目成效显著。该公司通过新增优化控制系统、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现了水泥熟料生产过程风、煤、料等参数的自动操作和指标优化;70台(套)自动取样设备、12条样品自动输送通道的安装,让生产更精准、更高效。项目投运后,生产效率和整体运行水平大幅提升,为企业深化绿色发展、践行低碳理念再添动力。

  大规模设备更新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上半年,我市实施“三化改造”重点项目53项,完成投资12.3亿元;推荐的3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中,2项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获支持534万元,为企业技术升级注入“资金活水”。

  甘肃沪佑正通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300多套全自动裁线机、半自动压接机等设备有序运转,年产商用车线束20万套、乘用车线束10万套的能力,使其成为吉利汽车、比亚迪等车企的重要供应商。“我们拥有完整的设计能力和符合TS16949体系要求的管理能力,依托当地人力资源优势,正努力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汽车电气控制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公司总经理许欧阳说。

  科技为翼,方能高飞。从技术创新到数智赋能,平凉智能制造企业正以创新为笔,书写着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开放合作赋能:从本土发展到内外联动

 

  今年以来,我市还多次赴北京、广东、河南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与中国五矿集团、中粮集团等企业对接洽谈,开放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

  这种开放合作不仅体现在“走出去”,更体现在“引进来”和“强起来”。甘肃量维生物医药原料绿色制造项目,利用国维玉米淀粉延链至葡萄糖作为培养基,生产胱氨酸等医药中间体;甘肃新仰韶微生物制剂项目,以玉米淀粉、葡萄糖等为原料,生产微生物菌剂、生物酶制剂等产品,正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典范。

  墨方渔具的市场版图不断扩大,除了全国32个省、121个地级市的3800多家代理商、经销商,还将市场拓展到了澳门和韩国市场……这些企业的发展,正是我市智能制造产业链开放合作、内外联动的生动缩影。

  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紧盯打造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目标,加快转型升级、狠抓招商引资、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数实融合,让智能制造产业链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一个产业更优、创新更强、集群更兴的平凉,正向我们走来。